当前位置:毛泽东广场管理处>新闻动态

从家风中读懂廉洁奉公

来源:韶山毛泽东广场管理处 时间:2025-09-09 09:27:53  作者:黎思思 编辑:肖瑶 

家风中读懂廉洁奉公

(天下韶山网讯 通讯员黎思思)烈日炎炎,游客热情丝毫不减,和许多游客一样,前段时间,家人们怀着无比崇敬之心专程来韶山参观瞻仰,我陪他们瞻仰了主席铜像,参观了纪念馆、故居、滴水洞等景点,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纪念馆生平展区,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睹主席遗物,悟革命初心。

生平展区内,那一封封拒绝请托的家书,一次次与子女“约法三章”的交谈,一件件穿旧了的粗布旧衣,让我明白:浩如烟海的历史卷帙,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,更是一位以身作则、严格约束家人的父亲,他留给子女的家书,字里行间不见位高权重者的特权,唯有共产党人“廉洁奉公”的朴素本色。

(一)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人,人民终将深深记得

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近乎严苛。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,这位久别重逢的父亲并未给予特殊优待,而是送他去“劳动大学”——吴家枣园,拜农民为师,睡土炕、扛锄头,从头学习中国农村与农业。临行前,毛泽东只拿出几件自己穿旧的粗布衣服交给儿子,这便是革命领袖之子的全部“行头”。他反复告诫岸英:“你是劳动人民的儿子,不要把自己当成大人物的少爷。”

解放战争时期,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在艰苦环境中患病,身边工作人员心疼,提出可否稍加照顾。毛泽东断然拒绝:“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?她应该和大家一样,遵守制度,不能搞特殊。”在他看来,领导干部的子女更应带头吃苦,任何形式的特殊化都是对人民信任的背叛。

最能体现毛泽东廉洁家风精髓的,莫过于他写给亲友的家书。在一封著名的信件中,针对亲属希望通过他的关系谋求职位的要求,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写道:

“不要有任何奢望,不要来京。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,不要使政府为难。”

“我很想帮助你们,牺牲我个人的利益也可以。但如果我是为了帮助亲戚而得到特别的待遇,那么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办法就又回来了……我们共产党人,不能像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。”


图片1.png

毛泽东给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的致信


寥寥数语,掷地有声。他拒绝了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的可能,划清了公与私的界限,更点明了共产党人区别于旧官僚的本质——权力姓公,一分一毫都不能私用。信中“不能像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”的告诫,至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。

(二)朴素作风传承家风映照党风

毛泽东对子女的廉洁教育,绝非停留在言语。岸英结婚,他坚持婚礼从简,仅以一件穿过多年的旧大衣相赠,戏言“白天岸英穿,晚上当被子盖,都有份”。女儿李讷在校读书,生活简朴,与同学毫无二致,周末回家也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。身处权力中心,毛泽东的家人却过着最普通的生活。他深知,家风连着党风。对家人的严格要求,正是为了守护共产党人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庄严承诺,防止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的沉渣泛起。


图片2.png


纪念馆内毛岸英的遗物

纸短情长,墨浅意深。毛泽东的一封封质朴家书,穿越岁月烟尘,为我们提供了读懂“廉洁奉公”最生动的教材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清廉,始于修身齐家,源于对公私界限的恪守不渝,根植于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。其中蕴含的“不搞特殊”“拒绝特权”“反对裙带”的准则,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。

这种家风的培养,不仅影响了毛泽东同志的家人,也为全党树立了榜样,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反腐败斗争。这样的家风,清风连通古今、生生不息。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今天,重读领袖家书,重温领袖家风,让我们更加懂得廉洁奉公的真正含义,让我们更加敬畏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身许国、大公无私的使命传承,让我们更加明晰廉洁用权、秉公用权、依法用权的职责边界。

历史如镜,先辈们的优良家风将永远映照着我们前行的道路,给予我们激浊扬清、克己奉公的勇气与力量!

(一审:苏进军 二审:张红湘 三审:黄文胜)

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9-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