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山小暑
(天下韶山网讯 通讯员黎思思)小暑时节,韶山烈日灼灼,炎热异常,伟人铜像矗立于广场中央,庄严肃穆。自实行轨迹化管理以来,游客们瞻仰越发有序,广场氛围也愈发庄重,人们沿着既定的轨迹,有序向前行进,一种无声的敬仰在灼热空气中弥漫,使烈日下的等候有了沉甸甸的份量。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由儿女搀扶着,在瞻仰区缓缓地拾级而上,老人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,在阳光的照耀下此刻却焕发出奇异的光彩,凝望着伟人沉静的面容,他浑浊的眼里泛起薄薄水雾,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依旧滚烫的信念,是感恩,是敬仰!
广场轨迹化管控 黎思思摄
移步故居,青松翠柏之处,游客们撑着伞、戴着帽,额头颈间汗珠蜿蜒,仍坚持赏荷,拍照,记录下这难得的红色旅途。故居前开的正艳的荷花,不由让人联想一句诗: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好一派别样风光!
故居荷花 黎思思摄
进入主席故居,屋内陈设朴素如昨。一方木桌,几把旧椅,土炕上叠放着粗布棉被。讲解员的声音清亮而深情,在低矮的屋檐下回旋,她指着墙上那张青年时代意气风发的照片:“瞧,他那时目光已如此坚定,穿透这小小窗棂,看见了整个民族的方向。” 勤俭朴素的家风涵养了主席的节俭的革命作风。记得在“我的韶山行”红色研学决赛现场,一位讲解员深情讲述,毛主席一件睡衣缝缝补补穿了20年,至1971年这件睡衣“退役”之时,已经补了73个补丁,主席一生戎马,从初入革命事业到身为一国领袖,从始至终却都是如此节俭。凝视照片上那双清亮眼眸,人们仿佛看见一粒最初的星火,在沉沉暗夜里悄然点亮。
“烟雨楼台,革命萌生,此间曾著星星火;风云世界,逢春蛰起,到处皆闻殷殷雷。”今日的韶山,红色旅游如火如荼,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追寻伟人足迹,重温革命初心,老一辈革命家 “勤政为民,鞠躬尽瘁” 的博大胸怀、“艰苦朴素,清廉如水” 的廉洁作风、“博学多思,孜孜不倦” 的求学毅力, “重情执理,公私分明”的为人准则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畏。
信仰的点燃,润物无声,或是故居油灯豆焰的无声蔓延,或是老人凝望铜像时的微颤,或是讲解员话语里灼热的真诚。这点点星火,从历史幽深的隧道里蜿蜒而来,在每一颗被触动的心里悄然安家,那被红色热土烙烫过的灵魂,便从此携带着不灭的光源。纵使前路漫漫,夜色浓重,心中自有燎原之火,可照迷途,可暖寒夜,可抵风霜,足以支撑我们穿越所有泥泞与风雨,无惧艰难,奋勇前行!
(一审:苏进军 二审:张红湘 三审:黄文胜)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9-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