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心安处是吾乡
(天下韶山网讯 通讯员黎思思)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这句话的出处是宋代大词人苏轼的《定风波》,意思为:“内心安定的地方,便是我的故乡。”2019年底我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工作,从此韶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。
没有城市的喧闹与车水马龙,红色圣地带给我的是无尽的精神滋养和宁静致远。我从一个个毛主席的故事中,一件件革命文物中,一份份影像资料中,去探寻毛主席求学、立志、成才的基因密码;去感悟毛主席的丰功伟绩、伟大思想、崇高风范,我在这片红色热土砥砺政治初心,增长才干学识,磨练心性品行。
来韶之前,以为世上所有的工作都是“术业有专攻”,来到这里才发现什么是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。“党建品牌怎么打造?”“志愿者服务如何优化?”“环境卫生要做哪些事?”“如何传承红色基因,提升党性教育功能?”“如何协调化解舆情风险?”“怎么打造红色研学第一课”,事事关乎韶山发展,件件连着党心民心,虽充满奉献韶山的热情,但苦于缺乏工作经验,又不熟悉政策法规,一切都是懵懂的状态。好在身边都是富有经验的“老师”,他们带着最大的善意、耐心,给予了我“独家”的指导。我拿出“而今迈步从头越”的魄力一切从头学起,以“小学生”姿态向领导同事请教工作方法,从基础工作扎实做起。
今年以来,我积极配合省直医疗工作互助办,为单位特殊疾病群体办理补助费用2万余元,确保有需求的职工能够感受单位的温暖;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,为困难党员送去免费的食品和物资,一次次的走访入户使我与同事党员的感情直线升温。我完成了三听三问50余份调查问卷的发放,在跟游客的沟通交流中,对景区宣传讲解、设施设备提升、故居生态环境、自动化购票系统、游客出入景区等民生工作的全面摸排,搜集问题18个,制定措施5条,真正实现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策于民。
从初来的陌生与不安,到如今的自信和成熟,那颗“来韶的初心”依然坚定。在最美的年纪,学最缺的本领,使最大的劲,干最难的事,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伟人故里,把赤诚真心奉献给人民,这是我对自己青春的定义,这里是让我历练、让我成长、让我引以为傲的“第二故乡”。
“我见韶山多妩媚,料韶山见我应如是。”
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用心感受韶山脉搏、安心扎根韶山、真心服务韶山,始终保持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争先精神,“触硬碰难”的赶考姿态,到重大任务最前沿,到关键吃劲岗位去担当,在担当中长本事、壮筋骨,在第二故乡广袤的红色圣地踏出青春最美的印记,从这里的一草一木中体悟乡梓情深,以守土一方、守土有责的担当守护万家灯火,在干事创业、服务群众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。
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,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,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,能够让韶山革命纪念地高质量发展留下我奋斗的印记。
(一审:苏进军;二审:沈宏亮;三审:黄文胜)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9-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