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内容阅读

烟雨南岸

来源:天下韶山网 时间:2023-04-03 19:57:55  作者:黎思思 编辑:redcloud 

    天下韶山网讯 (通讯员 黎思思)梅雨时节,韶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,清晨起床,推开门窗,远远望去,青山云雾缭绕,绿意萌生,很浅淡细微的绿,让原本静谧的村庄开始有简朴的古意与生机。

  撑一把伞缓缓踱步至故居,沿途雨水冲刷树叶的滴答声清脆入耳,路面上深浅不一的水晕,揉碎了参天古树的倒影。站立在青石路中央,远望雨丝,像月下朦胧的雾,又像天青色的烟,笼罩在南岸私塾的悬梁挑角上,我小心跨过水流处,沿着阶梯拾级而上,凭栏处,缕缕清风似要将那千年绵延的书香氤氲萦绕!

南岸私塾 黎思思摄

  南岸私塾始建于清代,青瓦盖顶,白色粉墙,占地近400平方米,房屋系邹姓祠堂公产,为农民所居,大门左侧共有房屋9间,靠北角楼房一间曾为私塾课堂,毛泽东于1902年发蒙于此,读书两年,后为保持南岸原貌,私塾旧址经多次整饬修缮对外陈列开放。如今的南岸私塾就像一本沉寂在历史中的厚重书籍,正待人细细品味和翻阅。

  跨入书院的门楣,收拢雨伞,只觉漫卷下来的银帘几乎可以握在手心,门内大堂是主席青年雕像,雕像后有一方天井,隔着竹簾亦能看见外面人影绰约,“范陽堂”前时不时传来学生的声声探讨,透过历史的风烟,在诗文墨香里恣意徜徉。方寸间低头瞥见,青砖石甬道被雨洗得清亮,偶有仲春的苔藓萌起薄薄的绿意,贴在天井的青石旁,生机盎然。

  看到天井,不觉想到主席儿时的读书趣事。少年毛泽东在家乡读了6年书,换了数家私塾,其中在井湾里私塾读书时,留下了那首颇具深意的赞井诗:天井四四方,周围是高墙;清清见卵石,小鱼囿中央;只喝井里水,永远养不长。原来这位才思敏捷的少年从小就有着博大的胸襟、广阔的思想和深远的眼光啊!

主席学习的书籍 黎思思摄

  书院偏殿中,主席读书的手稿,学习的笔记,提饭的饭盒,遮雨的蓑衣,求学的课桌一一陈列着,那舒展的书卷中裹挟着泥土芬芳,给人以温馨之香;那简陋的饭盒中注入着赤子心怀,流连着脉脉之情,仿佛又听见当年学生们摇头晃脑的朗朗读书声,看见了少年毛泽东孜孜不倦、刻苦求学的俊朗身影,久远的记忆渐次浮动,连带过往的印痕也变得鲜活起来。站在朱红色牌匾前,身旁珍贵的文物持重得叫人肃然起敬,然当它以时代之问与灵隽之美叩响人们的心灵深处,其本身的意义早已发生了变化,也许是心迹的袒露,也许是梦想的起航,给人以纵情遐想……

  跨出私塾,斜斜的细雨宛如珠贝般跳跃在檐角上,其声如慢捻之弦,门前青树翠蔓绿影如伞,迎风摇曳在烟霭似的春雨里,若有如无的草色初生萌动,带来万物生生不息的希望,故居前油菜花洒满一地金黄,隔着泥泞的小路亦心怡向往。雨至春景舒,春雨润泽大地,恰逢其时地点缀这绿意隐约、花枝绰约、草木畅饮的山川早春图。回头眺望,南岸私塾正一点一滴融入韶山风烟。

油菜花田 黎思思摄

  恍然间,我不由浮想起王勃滕王阁序的那句诗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”是啊,不囿于世界一隅,不拘于既定框架,砥砺山高水远的旷达境界,涵养娴静沉稳的温和格调,终有一天,那深埋于心的梦想和孕育的果实会灿然绽放!

  (一审:苏进军;二审:彭纳新:三审:黄文胜)
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9-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-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